基礎設施是指為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工程設施,是用于保證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活動正常進行的公共服務系統。城市基礎設施一般包括道路交通系統、能源供給系統、給排水系統、城市防災系統、環境衛生系統以及通信系統等。當前,北斗系統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應用持續深化。今天,小編就帶你去看看北斗系統在該領域是如何應用的吧!
道路交通系統
在湖北黃岡至黃梅段高鐵建設過程中,基于北斗的測繪測量裝置大大提升了施工技術和工程質量,該裝置基于北斗和紅外掃描功能于一體,能簡便、快速完成接觸網支柱限界、基礎高程、跨距、承力索高度、拉出值等參數的測量、記錄及傳輸,使測量誤差控制在“毫米級”,實現了智能建設,提升了建設質量。
湖北黃岡至黃梅段高鐵
貴陽至黃平高速公路地處貴州喀斯特地貌,特殊的地形環境給施工帶來諸多挑戰和難題,北斗高精度服務有效助力了烏梅河大橋的橋主拱纜索安裝扣掛施工工作,有效提升了拱肋的安裝精度。
貴陽至黃平高速公路
在深中通道(深圳-中山)伶仃洋大橋貓道的建設過程中,施工人員運用北斗系統對安裝全過程進行動態監測,同時在40米深的水下,將沉管沉放到海床上,實現了精準對接。
深中通道的沉管運輸安裝一體船正進行管節沉放作業
能源供給系統
在甘肅天水,供電公司運用北斗加強了電力基礎設施的安全管理。工作人員佩戴的安全帽前端配有攝像頭,安全帽同時連接基于北斗的安全管控系統,利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實時監測、采集和上傳位置信息;利用北斗定位與電子圍欄技術,對作業區和帶電區等間隔進行電子圍欄劃分。
管理人員實施監測作業區域內人員信息
四川雅安電力運用北斗短報文服務對偏遠小水電站基礎設施進行了智慧升級,成功開展了自動化數據采集,開展了數據采集回傳,結合多種技術實現了可視化狀態監測預警,提高了無人區線路運維水平。
近年來,北京市針對燃氣管網檢測工作,部署了多臺北斗終端,運用北斗系統更加快速精準地排查風險點,保障醫院周邊燃氣設備基礎設施的安全,提高了檢修的效率及精準度。
北京市燃氣管網
給排水系統
在給排水基礎設施方面,上海寶山全區排水管道窨井蓋全部用北斗系統技術“武裝”起來,實現后臺的精確定位、實時監控,只要發生分米級的異常移動,井蓋下的傳感模塊將拉動“警報”;杭州蕭山裝有北斗終端的窨井蓋能夠在其姿態、形態發生改變時,及時發出報警信號。
裝有北斗終端的井蓋
城市防災系統
四川雅安在幾個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安裝了北斗綜合監測終端、北斗雨量監測終端等設施設備,有效提升了預防地震災害的水平。
上海港配備了基于北斗系統的遙測定位跟蹤終端,對海上基礎設施開展實時跟蹤、準確定位,獲悉航標動態漂移軌跡,為航標及時有效安全管理起到了關鍵作用。
環境衛生系統
在湖北武漢,城市的環衛基礎設施安裝了支持北斗系統的終端,能夠自動探測垃圾桶的垃圾存放量,精準解決垃圾桶漫溢難題;江西南昌為300臺環衛車輛安裝了車載北斗終端,管理人員可以實時監管車輛作業情況,包括出車時間、駕駛速度、行駛軌跡等信息。
垃圾桶頂部裝有芯片和傳感器
通信系統
隨著北斗+5G兩大基礎設施的彼此增強、相互賦能,促進融技術、融終端、融平臺、融數據、融服務發展,北斗系統應用模式將更加豐富。“5G﹢北斗高精度定位”為交通基礎設施的車路協同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在北斗系統和5G的共同賦能和加持下,“無人農場”已經變為現實,農業生產變得越來越輕松、高效和便利。
共繪“十四五”基礎設施新藍圖
2021年11月
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提出把建設新型數字基礎設施作為“十四五”發展重點之一,全面部署新一代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促進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信息通信領域規模化應用。
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科學技術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了《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提出將運用北斗等多種技術方式,推進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數字經濟發展,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2021年12月
交通運輸部印發《數字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將部署北斗、5G等信息基礎設施應用網絡,構建基于北斗、5G的應用場景和產業生態。
2022年1月
國務院發布了《“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提出將推動先進交通裝備應用,促進北斗系統推廣應用,完善交通運輸北斗系統基礎設施,健全北斗地基增強網絡,提升北斗短報文服務水平。
2022年3月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能源局發布《“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提出將推進北斗系統等在能源行業的應用,加快推進北斗時空基礎設施應用及智能化運營體系工程建設。
2022年4月
交通運輸部、科學技術部印發《“十四五”交通領域科技創新規劃》,提出加快北斗在交通基礎設施勘察設計、建設、管理、運營和運輸服務領域的推廣。